片子 《被嫌弃的松子的一生》,讲述了一个顽强的松子。
虽然她没有获得 自己想要的爱,还被家暴过、被欺骗过、被抛弃过,但她依然热爱生活,一次次站起来,期待美好生活的到来。
或许,她这种“绝不平 服 ”的精神值得夸奖 ,但对于爱得卑微 、爱得失去自我的松子来说,却是凄凉 的一生。
看过影片的人很可能在想,为什么松子不克不及 “吃一堑长一智”呢?为什么那么容易相信男人呢?
如果用现在的一个网络流行词来形容,松子就是“爱情脑”。
那么,什么是“爱情脑”,它是怎么形成的,我们又该如何解脱 呢?
今天的文章,我们就来说说。

1.爱情脑,是一种恋爱至上的思维模式
爱情脑,通常指的是把所有精力都放到恋人和爱情上,是一种恋爱至上的思维模式。
从心理学角度来说,这是一种意识狭窄,会涌现 管状思维,认识运动 范围 缩小,理智剖析 能力受到抑制,自控能力减弱,同时伴有情绪容易失控,易激惹的行为特点。这种现象放在亲密关系中,就形成了所谓的“爱情脑”。
就像松子,她很少理性剖析 自己的男友(比如 ,作家男友八女川),一旦遇到对自己好的男生,就会“勇敢”支付 ,只看对方的优点,忽视缺点,并且 对对方的话言听计从;她还不听朋友的建议,明知男友阿龙是暴力男,且控制欲很强,她照样 不离开,哪怕是下地狱,她也跟着,这种“为了恋爱可以放弃 一切,全方位沉浸,无怨无悔支付 ”是“爱情脑”的主要特征。
除此之外,害羞、期待、对被抛弃的恐惧、对回应的渴望,以及让伴侣爱上自己的强烈念头 ,也是“爱情脑”们很难抵抗 的。

2.“爱情脑”的人,通常是焦虑型依恋模式
前面我们说了,爱情脑,是一种把恋爱和恋人作为生活重心的思维模式,而这种思维模式和焦虑型依恋模式有关。
焦虑型依恋模式和小时候与父母 建立的依恋模式有关。“爱情脑”们很可能是从小缺爱,没有在父母 那里获得 足够的爱,所以在成人后走进恋情,容易患得患失,畏惧 对方离开。就像影片中的松子,从小缺爱,才如此渴望被爱,一旦有人对自己好,就会“奋失落 臂 身”。
也就是说,“爱情脑”们对伴侣感触感染 到的不是爱和信任,而是一种“情感饥渴”,希望对方能满足自己缺失的爱,渴望伴侣和自己亲密,同时又敏感多疑,希望和对方随时坚持 联系,在情感 中特别喜欢试探对方,会为了现有的关系而讨好对方,也习惯自我牺牲式支付 ,很难独处,畏惧 自己被抛弃,一旦和恋人建立联系,就像抓住救命稻草似的。
但这样的依恋模式,很容易葬送 这段情感 。
因为这是一种激情式爱,缺乏理性思考,且构建的是纰谬 等的关系,而真正的爱,是建立在平等关系基础上的。
就像松子,她在爱情中总处于卑微 的状态,总是牺牲自己,而这不仅让她失去了自己,还让对方不理解 珍惜,进而用她的支付 作为控制她的手段。
可见,一个从小缺爱的人,成人后很容易和他人建立焦虑型依恋模式,也很难获得自己想要的恋爱。

3.解脱 “爱情脑”,症结 是学会爱自己
依据 前面所述,“爱情脑”这种恋爱至上的思维模式,不仅很难拥有恋爱,最后还会失去自我,那么,我们该如何解脱 它呢?
在我看来,其症结 一点是,学会爱自己。
也就是说,当我们拥有爱自己的能力后,就会明白,婚恋中,爱自己是第一位的,然后才有可能解脱 “爱情脑”,进而收获恋爱。
其一,爱自己,学会接纳自己。
接纳自己,需要我们意识到曩昔 缺失的爱无法弥补,同时,还要意识到自己现在的自己和以前的自己是不合 的,自己已经长大,并有所成长,这样我们才有可能清醒客不雅 地看待当下的事情,并测验考试 用积极的态度去解释,进而避免自己情绪失控。
比如 ,我们因对方没有及时回复消息,而变得焦躁不安,这很可能是因为我们再次体验到了被疏忽 、被抛弃的恐惧感,而如果我们能意识到现在的自己已经长大,有能力应对了,就会理性看待这件事,进而想到,可能是对方现在太忙了,没时间,并不是不喜欢自己了等等,这样,我们的情绪就会慢慢平复。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