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较之于卓文君与司马相如的恋爱,东汉末年涌现 的夫妻联唱的典范 之作——秦嘉和徐淑的赠答诗更为经典。相对于以上提到的与女性婚恋情感 相关的作品,秦嘉和徐淑的赠答诗文可能是最可信的夫妻之作,而不是出于后人所叙述的“流传”中的故事。秦嘉,东汉桓帝时黄门郎,徐淑是他的妻子,两人都是陇西人。当秦嘉为郡上计吏时,奉差进京,可是此时他的妻子徐淑正卧病娘家,秦嘉有心与她话别,可是徐淑病体难支,不克不及 回来相送。她只好给丈夫修书一封,情深意重。说丈夫秦嘉,以美玉之才,奉使上国,自己得知此信,心愿东还,怎奈疾病缠身,不堪 路途之劳,只能含戚抱叹,企望罢了 。担心 丈夫此去,深谷高岸,长路冰霜,常怀独行之忧,空闻两地之叹。读来情辞俱婉,楚楚感人 。秦嘉有感于此,回复徐淑,并附赠明镜、宝钗、琴与香等物。徐淑又作书回报说,明镜虽在,要比及 秦嘉回来后,才有心情自照容颜;素琴虽雅,但要比及 丈夫回来后,才有心情调弄丝弦;宝钗不戴,芳香 不染,一切都要等丈夫回来后再为他装扮 。这些言辞,句句合乎古礼,然而却处处洋溢着真挚的情感和盼归的愁思。
秦嘉还有三首诗赠给妻子,徐淑也回赠五言诗一首:“妾身兮不令,婴疾兮来归。沉滞兮家门,历时兮不差。旷废兮侍觐,情敬兮有违。君今兮衔命 ,远适兮京师。悠悠兮离别,无因兮叙怀。展望兮踊跃,佇立兮徘徊。思君兮感结,梦想兮容辉。君发兮引迈,去我兮日乖。恨无兮羽翼,高飞兮相追。长吟兮永叹,泪下兮沾衣。”这首诗每句第三字用“兮”字,因为将语气词“兮”字用于诗句之中,是楚辞的范例特征,因此人们认为这首诗具有较显著的楚歌特色。又因为“兮”字没有实际的意思故而也有人认为,除却每句中的“兮”字,这又是一首对照工稳的四言诗。这首诗正因为每句有“兮”字,加长句式,才使得语气摇曳而低回婉约,这一个词,正好是演绎情感的“气眼”所在。古代的诗歌评论家钟嵘在《诗品》中说:“夫妻事既可伤,文亦悽怨。为五言者,不过 数家,而妇人居二。徐淑叙别之作,亚于团扇矣。”把徐淑的这首诗和班婕妤的《怨歌行》相提并论,可见评价之高。

汉代女子也多有被抛弃的弃妇和怨妇,其中也有一些有文化的女子。其中最令人同情的就是窦玄妻,窦玄是美男子,天子将公主下嫁给他,要他休了前妻。窦玄妻十分伤感,写了一封信表达遭弃的悲哀 ,其中有云:“衣不厌新,人不厌故。悲弗成 忍,怨不自去。彼独何人,而居我所。”相传还有一首怨歌,也是她的作品:“茕茕白兔,东走西顾。衣不如新,人不如故。”这种故事在子女 赓续 重演,因此,窦玄妻的声音在后世也赓续 获得 回应。如曹魏时期的王宋,嫁给将军刘勋为妻,婚后无子,被休回家。她有《杂诗》表示 自己的悲哀 ,即所 谓“谁言弃妇薄,去妇情更重”,并且 以床帐为物起兴,反衬自己的命运,“翩翩床前帐,张以蔽辉光。昔将尔同去,今将尔同归。缄藏箧笥中,当复何时披。
南北朝时期的才女文学,在主题上都对汉代女性婚恋问题有所继承,更具有巧妙的意旨。如前秦时期的苏蕙,字若兰,前秦陈留令苏道质的女儿。秦州刺史窦滔,扶风人,娶苏蕙为妻。伉俪 相别日久,相思日深,于是苏蕙织锦成文,作《回文旋玑图诗》,这几乎是一种文字游戏,全诗841个字,排成一个图形,然而无论纵横反正 ,读来都十分顺畅,自含深情,使人不得不叹服她的妙想和巧慧,竟成了古代中国最早的回文诗。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