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)自发的内疚:修复关系的四部曲
以同事小雯为例,她在对老公发脾气后产生内疚时,可以这样做:
·表达内疚:真诚地表达自己的感受,承认自己的错误:“老公对不起,我对你发了脾气,我感到很内疚。”
·请求原谅:请求对方的理解甚至原谅,不必认为这是暴露脆弱:“希望你能原谅我。”
·承诺弥补(或改进):给出具体的弥补措施或改进计划:“以后我会学习情绪管理,工作之余也会多陪陪你。”
·付出行动:行动让改变发生,用实际行动去践行自己的承诺,让对方看到自己的改变,重新修复关系。
2)被制造的内疚:筑起篱笆的四步骤
朋友小敏在经历了无数次崩溃后,终于学会了如何面对妈妈的“内疚操控”。
·承认感受:可以共情他人的情绪,但是不必认为自己对他人的情绪负有责任。
当小敏的妈妈再次发起“内疚操控”时,小敏没有像以前一样沉默,而是说:“妈,我知道你跟爸吵架很难受,我能理解你的委屈。”
她共情了妈妈的情绪,但没有接下“都是为了你”的责任。
·客体分离:区分什么是自己的事,什么是别人的事。
“你和爸爸的婚姻,是你们两个人的选择,就像我以后的婚姻,也是我自己的选择。”
小敏清晰地告诉妈妈:你的婚姻课题属于你,我的人生课题属于我。
·建立边界:向对方表明自己能够承受的能力边界。
“你每次这样说,我都会觉得很大压力,甚至害怕回家。”
小敏坦诚地表达了自己的感受:她无法承受母亲过多的情绪,最终建立起了边界。
·保持距离:如果对方依然如此,则需要先保持距离。
即使妈妈开始哭闹,小敏也尽量平静地说:"妈,等我们都平静了再聊。"
保持距离不是逃避,而是保护自己的能量,避免被负面情绪淹没。
这个过程很难,小敏第一次这样做时,手都在发抖。
但几次之后,她发现妈妈虽然还是会抱怨,但频率降低了,而她自己的内疚感也明显减轻了。
被制造的内疚就像一个看不见的泥潭,你越是挣扎,陷得越深。
只有学会筑起篱笆,把别人的情绪还给他们,才能守住自己的心理边界,让自己从操控中解脱出来。
3)创伤性内疚:疗愈创伤的四道法
来访者小月在我们场域能量的加持下,与自己的母亲来了一次深度的连接,她在心里郑重地跟母亲完成了一次对话。
第一道:道歉。
“妈妈,对不起,我曾以为是我害了你。但现在我知道,生我是你的选择,爱我也是你的选择,对不起让你承受了痛苦。”
第二道:道谢。
“谢谢你用生命和爱把我带到这个世界上。虽然你走了,但你善良和坚强的品质,我一直都记在心里。”
第三道:道爱。
“妈妈,我爱你。你是最好的妈妈,我为你是我的妈妈而骄傲。”
第四道:道别。
“妈妈,你已经完成了你的使命,现在该我好好生活了。我会带着你的爱往前走,你不用担心我。再见,妈妈。”
完成这次对话后,小月哭了很久。
但她感觉到心里似乎有什么东西开始松动,那种沉重的内疚感正逐渐消散。
她带着母亲的爱与祝福,继续前行。
内疚的本质,从来都不是自我惩罚,而是爱与在乎。
只是我们要学会分辨:
哪些内疚是健康的提醒,能让我们经营出更好的关系;
哪些内疚是被操控的工具,需要勇敢推开;哪些内疚是生命的印记,需要被接纳。
不知道这篇文章是否唤起了你心中的某些情绪,或许此刻你脑海中浮现出了某个面孔——

可能是被自己伤害过的爱人,可能是被别人的“内疚枷锁”困住的自己,又或是没来得及告别的去世的亲人……
欢迎在评论区写下你最想对TA说的那句话,让我们一起与内疚和解,开启新的生活篇章。
END
|